名校申请
Elite Services
CIS科研项目常见问题答疑
1. 线上科研的作用及成果与线下的区别?
上课模式、收获、教授级别上其实线上和线下都差不多。但是线下由于60课时和教授1v5近距离绑定一个月授课,所以推荐信要好拿的多。
(60课时,甚至高于美国高校每学期对专业课课时最低55小时的要求)
2. CIS科研项目适合人群,如何选择专业方向?
CIS主要针对在读高中生和在读本科生。
CIS专业选择不仅仅局限于syllabus,可以参考CV,因为是小组教学,只要在教授的研究履历范围内教授都可以给予指导。
3. 这么高级别的教授为什么会来?
我们的美国总公司Six thirty是运营学术会议为主的,2017年一年包括赞助和直接举办的学术会议21场。所以我们拥有非常丰富且不可复制的美国教授资源,国内的任何项目在质量上都无法和我们相提并论。
4. 与中科研,美国夏校,及其他科研项目的区别
对申请的作用:推荐信、科研履历、论文、成绩、学习和知识。这五个方面都是由教授决定的。在宣传上可能哈佛讲师和哈佛终身教授,大家都说是哈佛教授。但是实际上不论推荐信效力还是科研履历,论文得到的指导,成绩单署名。两个级别教授开具出来的效力在招生办完全是天壤之别。所以我们从不用低级别教授做推荐信PBL项目,低级别教授在我们这里只教基础课程,和美国高校一样。
1)那种游学类的夏校或者是无学分的课程体验式的夏校,对于学生未来的申请一般来说是没什么加分的,但是也不能说毫无作用,如果学生9年级的暑假去,也许可以了解学校和文化,激起学习的动力。
2)学分型夏校要情况,其实也是有学习的价值的,但是就当是一个常规的学术类的活动,没有那种点石成金的神奇效果。而且也会分学校,像去哈佛,斯坦福的学分夏校对于申请本校帮助不特别大。但是根据以往申请经验,有一些学校还是蛮喜欢在ED阶段录取来过自己夏校的学生的,比如Cornell, NYU, CMU这些。
3)对申请会起到蛮大帮助的会是一些选拔性非常强的,学术类的夏校,比如斯坦福的数学营,人文学院,或者SSP, SSTP, RSI, TASP, ROSS,RABS, RIBS等等这种项目。但这类项目往往每年全球只招生60到80人,录取概率比哈佛还低。
而CIS项目实际可以对标的是以上的第(3)类,项目师资及项目设置都是可以相媲美的,所以,CIS也是大多数中国学生的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5. 线上上课时间固定吗?如遇到考试,上课时间可不可以调?
教授授课时间必须由教授安排。TA Session时间,可以与TA协调。
6. 客座教授属于什么级别?
客座教授和Tenure track区别在于;客座教授没有硬性授课时间要求,且同时在其它地方有合同。比较厉害的客座教授分为两类:比较少的是其他高校退休后来访,比较多的是企业或政府或科研机构在职人员来校兼职授课。除了这两者,其他的客座教授都是来校交流混履历的。所以一般来说,只有商学、医学、法学院的客座教授是会很权威的。其他专业客座教授都很水。
7. CIS科研项目对于申请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学校有什么作用?
PBL科研对于教育发达国家申请都是非常核心的,学术考察是海外高校考察学生能力的最重要的组成因素,这个不论申请任何国家大学都一样。
8. 论文保发表吗?
保发表不保证级别。CIS的数据是大约20%教授推荐的优秀论文是可以发到SCI国际核心期刊的。然后剩下的好一点的也会有国际EI会议,或者科学美国人这种顶尖的科普类期刊。实在论文质量一般的,我们会协助发表国内的国家级英文期刊保底。
9. 私人推荐信的比例是多少,比例是否真实。
线上私人推荐信比例大约40—50%,线下70-80%。浮动不会太大。每年都是这个比例。但是不同学科有些差别,理工科推荐信相对来说难拿一点,商科人文是最好说话的,老教授和我们关系特别好的基本都是直接全部都写。
10. 教授是如何去评价学生科研过程当中的表现的?给推荐信的依据是什么?
高兴就写。美国大学本身就是这样,美国大学你哪怕考试成绩是D,你跟教授搞好关系教授一高兴就给你改成A。所以为什么我们推荐信比例高,因为学生少,时间长,在中国与教授接触时间长,带着教授玩,教授就高兴。
11. 教授是否会要求很严格?会不会听不懂
提前按照教授要求参与我们的基础课程。我们的录播的基础课程会在3.31开始开放注册。如果依然还听不懂,可以每天课下由TA单独辅导,如果论文写不出来我们还有哥大写作教授指导。如果还不行,可更换课题去商科。
12. 项目是否更适合高中生(对于高中生是否太难)
不会。混合式上课(人文艺术类)是高中生完全可以和本科生一起上的。而分类上课(理工科为主)、高中生会单独一个组由教授单独指导。
13. 如果推荐信拿不到或者论文发表不了,项目还有什么作用?
这个就像你跟巴菲特吃餐饭有什么用一样。能够参加CIS本身就是对于学生自身实力和知识水平的说明。我们参加项目做课题研究,至少有四个重要的材料:成绩单,教授纸质推荐信,论文,教授私人推荐信。如果后两者没有,前两者也是能够证明学生跟世界顶尖教授从事科研的经历的。另一方面,这种行业内最顶尖的专家的研究经历给学生带来的职业和学术道路的影响价值是无限的。能够在年轻的时候得到他们的指导,了解行业最前沿的情况和视野,在申请阶段会增加极多的题材和素材。本质上,CIS这么高比例的藤校研究并不完全只是推荐信的原因。
14. 学术背景对于申请到底有多大的帮助?
2018年开始CA系统的普林斯顿等高校开始将论文作为审核材料,美国在录取中对学术的要求高于一切其他参考因素,这个从美国对于在校老师推荐信和成绩单的重视中可以看出来。而中国学生作为缺乏有效推荐信和成绩单的申请群体,CIS会成为非常有效的补充。
15. 是否可以自主选择课题教授?
不可以,必须由我们按照学生情况匹配课题。但是实际上基本我们根据学生填写的申请来匹配的肯定是学生想选择的那几个课题。但匹配之后最后会由教授确认录取,如果学生最想要的课题没有被录。再只能看能不能填表申请复议了。
16. 课题是不是教授自己的课题
不一定。第一种教授是拿自己的某个研究课题,在我们学术办的协助下整理成学生可以参与的难度。比如NASA的jolyon教授的火星探测,我们学术办对其太阳系引力模型和编程数据都进行简化之后给学生来做。另外一种是教授专门和我们学术办一起设计中国学生比较适合的课题,比如Lin教授的中西方企业管理文化研究。
17. 新教授或者课题出现的时候是否可以在课题开始前进行替换?
可以。如果在开学后想换的,学生自己去找教授和同学申请。如果大家都同意也可以换,和美国大学的操作是一样的。在美国课程满了选不进去,advisor都会让学生自己去找教授说情。
18. 是否应该等语言成绩达标之后再考虑背景提升(面试需要考察学生哪些方面)
分课题。理工、艺术等课题对英文要求不高,就像这些专业美国本身的研究生录取也对英文要求不高。但是社科类课题,还是需要语言成绩达标后参加,我们会考核英语能力。
19. 助教是什么背景,以及助教对于学生的帮助
TA Session是2015年CIS才开始设计加入项目的部分,就是专门为了解决学生可能跟不上教授进度的问题。毕竟终身教授授课有一些难度,TA制度之后这个问题几乎就没有再出现。TA session在CIS项目之中和教授授课时长是等长的,也就是极端情况下TA完全可以重新给学生教授一遍当天的内容。
20. CIS暑期实地为什么不设置实验室?
CIS早期也不是没有考虑过加入实验部分,因为不论是国内高校还是科研院所,其实所谓的实验室实习资源是很廉价而且很简单的。包括科协,清华基础工业设计中心在内的很多科研机构和高校实验室都愿意为我们学生和教授提供科研实验场所。在中国这个环境下,加入实验部分对于市场是有好处的我们也很清楚。但是最终决定放弃实验是两个原因。1. 实验对科研项目没有任何一丝一毫促进作用,只会浪费大量时间精力。在一个月(甚至哪怕半年)的科研项目中,实验收集素材的过程是大量重复的劳动力消耗的过程,而这样一个庞大的工程对于学生科研素养的体现(推荐信推荐内容)以及背景知识的体现都是零。2. 不论是养小白鼠还是培养细菌,实验室工作都是科研最底端最低廉的劳动力工作,本身对申请也不具有任何价值。“实验设计”其实和“实验”也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前者也是要具有对于学科极为深刻的认知,极具创造性的批判性思维,从而设计实验达到验证推理的目的。这才是我们这种短期项目需要让学生在推荐信中体现出来的地方。而实验实操,则是廉价的重复性制度性工作。总而言之,加入实验部分当然趣味性更好。但在有限的时间和经济成本限制下,加入实验必然会大幅影响真正的研究和探讨机会。我们要意识到,时间和金钱都是有限的。现实情况是:一个月时间连破题,数据整理,分析,引用阅读,行文都不够。